一袭白衣,护佑生命之光;一双纤手,抚慰世间疾苦;一颗仁心,驱散千般病痛,这就是中国医师。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对于每一个医生而言,这是一个平凡又特别的日子…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向往和普遍追求。医疗卫生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对首个“中国医师节”作出的重要指示所强调的,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基本都离不开医师。他们,日夜在诊室、手术台和实验室,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他们,用平凡而坚韧的肩膀,担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今天,我们想分享给你关于他们的故事。
李桂科:他是坚守麻风村40年,让当地麻风病“清零”的医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荣获“中国好人”“中国好医生”“最美科技工作者”“诚信之星”等称号
他用40多年的时间给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带领康复人员过上美好生活。用40多年的坚守,诠释医者仁心;用40多年的陪伴,书写大爱之心;用40多年的耕耘,践行入党初心。
1981年,年仅23岁的李桂科为治疗麻风病来到了几乎与世隔绝的云南省洱源县山石屏村,当他第一次走进住有181名麻风病患者的疗养院就被深深震撼,看到这些眼歪嘴斜,伤口生蛆的患者渴望康复的眼神,他毅然决定冒着被传染的风险留在大山。他说:“我来,就是要治好你们的病,不把你们治好,我是不会走的。”1990年,181名患者相继被全体治愈,成功“清零”。
李桂科不仅治愈了患者的病,更治愈了患者的心。他与麻风康复者同吃同住,聊天,理发,剪指甲、甚至从生、老、病、死各方面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带领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1995年,李桂科四处集资为村民修建一座通往外界的桥,找来二手桌椅把治疗室改成教室,改善村子的教育条件。迄今为止,村里培养出了6名大学生和1名研究生。山石屏村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生”。
罗铨:他是体恤贫病患者、德艺双馨的杏林高手
云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云南省中医医院名医馆主任医师
罗铨师承邓铁涛教授及云南名医吕重安先生学术思想,行医60余载,德艺双馨,创新性提出并使用“调气理血,温肾健脾”疗法诊治心脑血管病。罗铨以经验方配制的院内制剂“参附健心胶囊”“灵芝益肾丸”“十味消渴丸”获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临床疗效显著,获同行高度认可,在群众中享有盛誉。
作为“云南罗氏调气理血学术流派”创始人,罗铨担任云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先后培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云南省名中医、学科带头人6人,三代学术继承人50余人,以及各类科研临床人员300余人,建立基层专家工作站10余个。
罗铨多年从事心系疾病的诊治,对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系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2022年5月,家住昆明的小李(化名)因频繁值夜班,工作繁忙导致心慌、胸闷,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在吃西药和射频消融术等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症状仍反复发作,不能缓解。西医没有特效治疗,只能寄希望于中医。罗铨教授为小李仔细诊察病情,把脉验舌后,断然取益气养阴之法治疗患者气阴两虚,心脉失养之证。服用3剂药后小李的早搏症状明显缓解,服用6剂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发现症状已明显改善。
罗铨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对贫病患者的体恤,用药时尽量避免使用名贵药材,并且精简药味,以最少的药味达到最精准的治疗效果。他一再告诉学生:“病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要极端热忱,一视同仁。”
寸新华:他是给传染病患者做手术,经历了7次职业暴露的医师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成为医生的那一刻开始,寸新华就立下誓言,不管多难,一定要守护好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竭尽医者所能,治病救人。
从业22年,寸新华完成各类传染病手术近万余台,每做一次手术,就多一分职业暴露的风险。尽管每次手术都是全副武装,却还是因为在为艾滋病患者做手术过程中,被患者的血液喷溅及沾染了艾滋病血液的锐气刺伤而发生职业暴露,这样的职业暴露引发的药物治疗他经历过7次。
每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妻子都会心疼的嘱咐他一定要小心操作,他只能装作没事的告诉家人尽管放心,现在阻断药的副作用很小。在寸新华看来,每治愈一位患者,意味着实现了他的一点人生价值。也正是经过近十年的付出,他组建了一支致力于为传染病患者解决外科医疗诉求的专业化队伍,成为云南省内乃至服务周边省份的团队。
寸新华的家庭在2019年被评为昆明市“最美家庭”。这个家庭在新冠疫情抗击战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的夫人冯程也是昆明市第三医院的一名护士,两度奔赴上海、瑞丽加入到医疗援助的队伍中去。
双医家庭的不易与工作的辛劳,将寸新华的人生变得充实且灿烂。
李绍龙:他是心律失常单人手术量最大的云南医师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房颤中心主任
“窦性心律是世间最优美的旋律!”这是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绍龙的微信签名。作为一名心律失常专科医师,让患者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成为他始终如一坚持的目标。
五年前,李绍龙接到医院医务部外院急会诊邀请的通知,一位19岁的无休止室速患者,患者已发病超过72小时,药物和电复律均不能终止室速。因为室速持续发作,已经出现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需要尽快急诊射频消融手术。李绍龙顶着家属不理解的巨大压力上台快速穿刺,建模,标测,确定靶点,仅8分钟就成功消融终止室速,患者转危为安。在大家为成功而喝彩的时候,他紧握导管的手心全部都是汗……这样的工作对他来说也只是在战胜各种复杂心律失常顽疾中的日常。
从在云南省最先开设房颤专科门诊并开展“三维指导下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到首先开展“无射线导管消融治疗孕期妇女心律失常”,再到和北京安贞医院教授龙德勇一起将“CARTO SOUND”技术引进国内并普及……李绍龙每年完成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800余例,起搏器植入100余例,最多的一天做了26台手术,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开展复杂心律失常最多术者。同事们评价李绍龙:“他不在手术室,就在去手术室的路上。”
欧阳慧蓉:她是最受云南大学生欢迎的人气校医
教育部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健康云南行动专家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健医学分会副理事长,现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校医院院长
她不仅是一名校医,也是一名教师,她还有一个身份——高校健康性教育教学指导专家。欧阳慧蓉是很多云南高校学子心中健康教育的“网红老师”,自2005年起,她长期坚持在高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已成为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打卡课程。只要是她的性健康教育课,在线预约报名“手慢无”,课堂讲座场场爆满。
欧阳慧蓉从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契机始于2004年。一名大一怀孕的女生找到了她寻求帮助,在帮助完这个女孩并给予心理疏导后,欧阳慧蓉意识到普及性知识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她决定开设《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校级选修课。没想到顶着压力开设的课程受到了本校大学生的欢迎,隔壁学校的很多大学生也跑来听课。慢慢地,这堂课成为云南高校大学生中的“网红”课,选课人数从刚开始60多人变成坐满大教室200余人。到如今,这堂选修课受益的学生已经达7000余人,欧阳慧蓉回复了5000个学生的私信咨询,也收到了学生数百封书信。
学校老师们的求医问药,学生们千奇百怪问题,只要找到欧阳慧蓉,她总会耐心解答。30年来,作为一名校医,她成了同事、学生最可信赖的知心朋友。
目前,她的个人节目《谈“性”说“爱”话青春》已经录制完成,今年9月该节目面向全国大学生开放,可在网上选课。她要将青春健康的火种播撒在更广阔的天地。
张春华:他是接诊一次用时一小时的新生儿筛查医师
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主治医师,临床遗传学博士
妇产医院里,最忙碌的不一定是他,但是沟通最多的一定是这种医师——负责新生儿筛查的医师。
遗传病病种繁多,机制复杂,为了让每位患者充分理解病情,并制定个体化的诊查策略,医师需要耐心倾听、反复解释、仔细询问、全面收集表型信息,因此张春华一次接诊常常持续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云南省妇幼保健院是全省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省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和省级产前诊断中心。张春华从2012年入职后考取博士研究生,师从国内知名医学遗传学专家梁德生和邬玲仟教授,毕业后回院开设遗传专科门诊,完成了多例疑难遗传病患者的精准诊断。11年间,张春华一直从事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发表SCI论文10篇。
2021年年末,省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接到一个县级妇幼保健院医生的求助电话“一名4天的新生儿,皮肤和黏膜色素增深,外生殖器异常,性别模糊……家长和医生都很着急!”第二天中午,患儿家长来到昆明,刚从中南大学学成归来的张春华正好是接诊医生,为了让患者充分理解病情,并制定个体化的诊查策略,他耐心倾听、反复解释、仔细询问,联合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诊,开通绿色通道为患儿急诊抽血检验和特殊检查,用最短的时间找出查清患儿的病因。
为了缓解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其依从性,他还积极为患者申请救助,努力提供“筛查、诊断、治疗、救助”一体化的服务。
董娟:她是5000台手术后0失误0投诉的麻醉科医师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
在医院的手术室里,有一群人,他们不是主刀医生,但他们的存在确保了每一次手术的平稳进行,他们就是麻醉医生。
董娟就是一名在麻醉科工作了6年的麻醉医生,她上过5000多台手术,平均每周15台,每天起码有6个小时站在手术台上。
她的故事中,有许多感人的瞬间。记得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因为摔伤进行手术。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即将进行的手术,小朋友显得特别害怕,董娟整场手术紧紧握住小朋友的双手,成功安抚了小朋友的情绪。那一刻,她的手虽然因为握得太久而有些酸麻,但她的心里却充满了温暖与成就。
董娟和大多数的麻醉医生一样,在医疗团队中的角色或许不如主刀医生那样引人注目,但他们的工作同样重要,同样需要专业和细心。她的工龄不算长,却在麻醉师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6年间她站上过大大小小的手术5000多台,参与过术前麻醉工作,由于她一丝不苟的术前准备工作,没有在任何一台手术上发生过哪怕是很微小的失误,医院、科室也从来没有接到过投诉。
董娟说自己目前工龄尚短,还没有为集体赢得荣誉,但是她只要赢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肯定那就够了,她愿意为麻醉师这个职业默默付出、奉献青春。
冯绍华:他是守护村民健康30年的跛脚乡村医生
红河州开远市三台铺村老邓耳村医生、曾获评红河州“最美乡村医生”“红河好医生”等称号
开远市乡村医生冯绍华从小右下肢残疾,走路跛行。30余年来,他依靠一根拐杖、一个药箱、一件白大褂、一支手电筒,行走在坑洼不平的泥泞小道、田间地头、走村串寨给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30余年来,他手持问诊“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依靠一张嘴、两条腿走村串寨地上门服务。村民谁患过什么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他如数家珍。
冯绍华的父亲是上世纪70年代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从小励志成为一名医生的他1990年中专毕业后回乡成了一名乡村医生。并主动请缨到云南省最大苗族村寨老邓耳村的卫生室,一干就是30余年。
自担任乡村医生以来,冯绍华取得了全科执业医师和“能中会西”结业证。他擅长运用内、外、妇、儿科和中医针灸、拔罐等诊疗技术服务乡邻,30年如一日守护着老百姓的健康。只要群众有需要,身患残疾、腿脚不便的他从不推脱,急诊随叫随到,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都会以最快速度赶去给患者诊治。
30余年扎根基层,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村医冯绍华默默守护着当地老百姓的健康,凭着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全心全意守护群众健康,成为当地群众最信赖的“家庭医生”,辖区群众亲切的称他为“乡村120”“西山120”。
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冲锋在前的是医务人员
一次次与疾病“短兵相接”
舍我为人的是医务人员
尊重医师、爱护医师
不应只在医师节这一天
因为救死扶伤每天都在进行
有医术、有温度的好医生们
随时都在你我身边
今天,让我们说一声:谢谢你们!
统筹:李洁 林云冬
策划、文字:何宣颖 秦黛玥
设计:余思婷
部分内容来源:云南网 掌上春城 都市时报